新冠病毒研究新进展,钟南山找到新规律:潜伏期没有那么长……

2月29日,广州医科大学发布消息称,钟南山院士等多名专家联合完成的论文《中国2019年冠状病毒临床特点》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

该杂志中文平台“NEJM医学前沿”对论文进行了全文翻译。

  

截至2020年1月29日,研究团队从31个省、市的552家医院中提取了1099例经实验室确认的,由2019-nCoV引发的急性呼吸道疾病(ARD)患者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得出了以下重要研究成果。

● 研究首次收集全国范围的新冠肺炎患者情况,通过分析大样本量数据,得出病死率为1.4%。这与国家卫健委官方报道数据更为贴近。

● 仅有1.9%患者有直接接触过野生动物的病史;

● 生活在武汉以外的居民中有31.3%的患者在近两周曾到过武汉

● 72.3%患者曾在近2周接触过武汉地区人员

● 近半患者在入院时可能尚未出现发热,但随着病情发展,近90%患者出现发热。

● 消化道症状较为少见,但存在消化道传播的证据,提示需注意预防粪口传播。

● 研究首次明确,重度新冠患者入住ICU、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死亡的风险为非重度患者的9倍。

● 研究指出,确实存在部分核酸检测阳性、有临床症状但是在入院时无任何影像学异常表现的新冠患者,而且非重度患者中这类患者的比例远高于重度新冠感染患者。

最新的潜伏期中位数为4天

 

据了解,潜伏期主要根据患者上报最近一次接触传染源(疫区人员、野生动物)的时间以及首次出现症状(含疲乏、咳嗽、发热等)的时间确定。

整个人群的潜伏期各异,研究者使用了中位数以及最小、最大值以呈现潜伏期的集中、分散分布趋势。

 
研究发现,重度、非重度组新冠患者各有一例患者的潜伏期达24天。然而,仔细查阅整个人群的潜伏期分布规律,研究者发现潜伏期大于14天的共13例(12.7%),而潜伏期大于18天的仅有8例(7.3%)。

此外,长期居住在武汉或者与武汉地区人员接触的患者,其潜伏期多为0天(接触时间按照最后一天计算)。

因此,单纯根据最小、最大值评估人群的潜伏期容易引起误读
 
研究者在剔除这些不合理数据后重新计算,得出最新的潜伏期中位数为4天

为更好地表示人群的离散趋势,研究者确定了潜伏期的四分位间距为5天(2天-7天)
 
来源 | 羊城晚报

写评论
昵称:
匿名
验证码:
内容:
热 点 信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