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住院到离世…全程禁止探视,华人狂怒:加拿大医院没人性!

 

 

没想到,加拿大的医院如此不人性!近日,加拿大华人吴先生(John Wu)对媒体讲述了他在疫情中痛失母亲的故事。

 

吴先生气愤表示,疫情期间,一些医院的探视规定让病人根本无法见到家人……“从住院开始,我就没能再见到她,甚至是她弥留之际,我都无法去见上最后一面!这简直毫无人性可言!”



CBC在报道标题中使用了“狂怒(furious)”一词 ↓↓↓


今年2月,吴先生年逾七旬的母亲赵女士(Zhao Zhong Ying)入住安省的一家养老院。然而只住了两个星期,2月24日,赵女士突然昏迷不醒。

随后,赵女士被送往士嘉堡市的波奇蒙特医院(Birchmount Hospital)进行抢救。吴先生闻讯后立刻赶往医院。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这次探望,竟成“永别”……

吴先生与母亲早年合影


抢救是成功的,但母亲并未回到养老院,而是继续住院接受治疗——吴先生被告知,他母亲可能无法恢复意识。同时,有两名医生都告诉他“可以考虑姑息治疗”。

3月3日,赵女士接受了姑息治疗评估。报告显示,赵女士的“肾功能和心脏功能恶化”,医生建议“缓和她的症状,而非继续治疗……因为预后很差”。

然而令吴先生感到奇怪的是,无论赵女士病情如何,该医院总是以“母亲之前所在的养老院爆发疫情,所以需要隔离”为由,一直不允许吴先生前往探视。

从母亲住院开始,吴先生就一直在给这家医院打电话,试图获得探望母亲的许可,但医院就是不批。他只能频繁来到医院,把带给母亲的食物放在前台……

吴先生说,母亲做过两次新冠检测,结果都是阴性。他实在不理解医院为何坚持不让他进去见他的母亲。

吴先生母亲入住的Birchmount Hospital

3月6日,在一位会说普通话的医院员工帮助下,吴先生才和母亲进行了一次“通话”。而此时,吴先生才得知母亲的状况已然“非常不好”。吴先生说,此前医院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他的母亲状况已如此之差,就快要撑不住了……”

电话中,赵女士极度虚弱,表示“吃不下东西,连拿手机的力气都没有了”。她告诉吴先生,自己大限将至。电话那头,吴先生只能忍痛劝慰母亲:“坚持住,能吃多少就吃多少,也许明天我就能见到你了……”

3月7日中午,吴先生刚把他带给母亲的东西放在安检台、准备离开医院时,手机铃声响了……吴先生说,“当时我的内心突然升起一线希望,说不定是通知我获得了探视许可,我今天就可以见到我妈了……”

然而,电话那头传来的却是噩耗。吴先生的母亲因呼吸衰竭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去世。

吴先生震惊,愤怒:“这成了我一生的遗憾!这是我心里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

吴先生


吴先生立刻向医院发出控诉:“为什么不让我进去看我垂死的母亲!?为什么医院里从来都没人告诉我‘她快不行了!’?”

医院记录显示,一名医生当时给出的解释是:“有时病人死于心脏骤停,心脏停止跳动时没有任何预警。”

坦率地讲,吴先生的愤怒并不全来自医院的治疗或者观察手段……“不让探视,不让见面”,才是愤怒的根源!

安省监察专员Craig Thompson表示,“吴先生的情况绝非个例,在疫情的两年中,这样的悲剧经常在医院上演……”

“在过去一年中,我们的办公室收到了3613起关于公立医院的投诉。2020-2021年间,有677起投诉与新冠疫情有关。而在这些投诉中,有242起都是‘探视问题’——这比其他任何类型的投诉都多。”

Craig Thompson说:“这些故事令人难以置信,其本质更加令人不安。当一个人的身体每况愈下……能与所爱的人团聚是人们应该被满足的基本需求。”

“更令人叹息的是,大流行已有两年多了,现在竟依然没有出炉一个制度,可以让医院或者养老院做到这最基本、最人性的一点。这给患者乃至其家人都带来严重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后果。

吴先生说:“我们必须让人们知道,我们的社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医院要有同情心,要有礼貌、要让病人有尊严。”
写评论
昵称:
匿名
验证码:
内容:
热 点 信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