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加实录:47个小时我都干了啥!被飞机广播点名时我最紧张!

 

​去年回国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回国漫道真如铁——52小时归程全记录,入住酒店小强出来欢迎我》,没错我说的是去年,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这场旷世疫情,使得原本一年一次的回国节奏硬生生变成了一次一年,因为折腾一趟真的太太太难了。

 

返加的计划拖了又拖,等隔离政策的改变,等这波疫情的好转,等机票降价,等航线更合理,甚至也在等直到起飞都没能恢复的蒙特利尔直航……终于还是要出发了。

一个月前朋友从东北返加,在北京转机,每一次交流都流露出对核酸检测、疫苗认可范围、进京政策的焦虑,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调整或改变都牵一发而动全身,当我从车站接上大包小包的娘俩去酒店的时候,她悬着的心还在悬着,沈阳——北京——香港——温哥华——蒙特利尔,这一路真的想想都累。

几经纠结,我最终在为数不多的线路中再次选择了成都,说再次是因为回国的时候,川航的靠谱确实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儿子暑期回国返加时走了一样的线路也一切顺利。虽然,我和这座城市的缘分依旧定格在当时短短十四天的酒店隔离和机场半日游,虽然隔离酒店的硬件差强人意,但是成都人的热情和成都城的温暖还是让我莫名的安心。

其实儿子走的时候,我本想借机送他去成都转机“旧地重游”的,机票、酒店、当地租车……万事俱备只差出发之时,无奈当时的一波疫情再次梦碎。我只能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大兴机场的航站楼……为什么不和他一起飞,因为当时成都飞温哥华的单程机票是两万多,加上北京飞成都,温哥华飞蒙特利尔,如果不是受限于他的开学时间,这个时段真心贵得肝颤。

上个月出台的特鲁多新政,也迫使我的归期不能再拖了,蒙特利尔没有直航,不打认可疫苗不能在加拿大境内搭乘交通工具,中国疫苗尚未得到认可,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该如何从入境城市回家?为了避免这样的尴尬,我锁定了十月底的出发日期。

生活从来就不缺意外,出发前三天,国内的疫情突然反复,而我恰恰生活在风暴的中心,周围突然封锁的小区,再次收紧的防疫政策,每天都在祈祷不中招不躺枪,不被大数据锁定来个时空重合。

出发前一天拿到核酸检测报告,心里踏实了不少,这里说的踏实还真不是对阴性结果的担忧,而是对48小时之内时间限制的顾虑。测早了,辗转过程漫长,时间不够,测晚了,来不及拿打印结果。之前陪朋友、家人因为各种原因去检测核酸时大家都会玩笑说,不要担心阳性结果,真的阳性了咱小区立马就封了,不仅自己第一时间会知道,全国人民都会知道的。

终于装好行李启程了,为求圆满,我再次以小时为单位,完整记录下了返程。

和回国的时候一样,因为涉及国内、温哥华和蒙特利尔三地时差,因此这次以离开北京的家为起点,以小时为单位顺序记录并标注当地时间。

HOUR 1-2:
北京时间早上九点,秋高气爽,因为从家到机场车程最少一个小时,又正值早高峰,我留了很多的富余时间,一路聊着回京的种种,看着窗外的景致,移民生活使我们面对过太多的别离,使我们一次次在心底默念来日方长、后会有期。

拥抱之后的转身,便再不敢回头,因为早已泪流满面。

 

央视大楼

机场收费站

机场行李车

HOUR 3-5:
首都机场只开了为数不多的入口,进门扫码,防爆检测,气氛紧张而有序,咖啡厅和特色礼品店都开着门但人迹寥寥。

安检照例是非常严格,之前有过经验教训,我把充电宝放在了随身行李,托运行李扫描时还是没能一次通过,因为我买了钓鱼用的头灯、轰鸟用的报警器等里面带锂电的小物件,虽然不要求随身携带,但都要开箱确认并二次过检。

好在我的时间非常充裕。到达登机口以后,工作人员便通知凡是来自或途径:北京市丰台区、海淀区和昌平区、内蒙古……等几处当时被定义为疫区的乘客进行登记,如前面所说,我所住的丰台区是这波疫情的风暴中心,虽然不知道登记之后会面临什么政策,但是配合防疫责无旁贷,在出示了行程码、健康码,下载了成都所需的四川天府健康通获得绿码,登记了身份证之后,我拿到一张特殊的登机卡。

登机时,尽管之前已经反复要求敏感地区的乘客进行登记,工作人员还是不厌其烦的询问了每个人是否到过或来自上述地区。

HOUR 5-8:
接下来是飞往成都的三个小时,比起前路漫漫,这段航程可以说是轻松、惬意的,机上的乘客也都间隔开。

就在飞机即将降落,我正在欣赏窗外的云海的时候,忽然听到广播中出现了自己的名字,重复到第三次终于搞明白应该是首都机场的那份登记名单起了作用,所有被点名的乘客(和我一起的大概一共有六七个)被要求飞机降落以后不得离开座位擅自下飞机,等待防疫人员上飞机统一安排。

那一刻,我的心情像极了上学时没完成作业被老师点名留课,唯一的差别就是这一次不用请家长。

十几分钟以后,身边已空无一人,我们才被允许离开座位统一到舱门处,此时防疫人员也登上飞机开始逐一核实我们的信息、核酸证明、绿码……

当时成都双流机场的防疫政策是来自敏感地区的乘客需要有48小时内核酸证明,和我一起被留课的有几个人是出发前不了解政策没来及检测的,而我则是因为纠结于取样时间早了几小时,登机之前北京的工作人员掌握的尺度是有效时间截至为当日零时……

我的衔接航班是晚十一点起飞,当时加拿大的政策是登机前72小时核酸证明,理论上我是没有问题的,可是成都当地的工作人员则是掰着手指头数够48小时,在逐级请示之后,我被要求带至排查点儿重新检测。

 

云海

空无一人的飞机

防疫人员电话请示

HOUR 9:
在这一小时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国内防疫工作人员的不易,因为我被要求进行排查,又面临当晚转机,这位小伙便成了全程陪护,第一件事就是在本已装车的行李中把我的单独挑出来自己携带到排查点儿,而不能跟随其他行李进传送带,此处暗自庆幸一直以来我都有习惯为行李套上识别度很高的行李套,只是苦了行李工人要重新装卸一遍。

接下来一辆摆渡专车,把我们带至排查点儿。核酸取样倒是轻车熟路,庆幸的是不用等待结果,事实上等我抵达加拿大以后,我是打不开那个四川天府健康通的小程序的,我的检测结果也不得而知了,问题是即使我检测阳性,人也到了加拿大,大抵只是牵连了和我时空重合的人们吧。当然,没上新闻也就默认结果阴性了。

排查完毕,小伙又帮我拉着行李一路护送回候机楼,我对他说的那一声谢谢无比真诚。

行李运输车

核酸排查点

核酸取样

HOUR 10-14:
重新Check in、检查海关码、成都绿码、回收核酸检测证明、安检……虽然等待的时间很漫长,但我还是庆幸从北京飞成都的时间安排的比较提前,不然经历排查的时候心里不会那么淡定从容。

这里想额外强调一下很多人纠结于返加的核酸检测证明要中英双语,其实真的没关系,我在当地医院出的证明就只有中文版的,在成都机场就被收走了,在温哥华落地完全没问题。

就这样,我在双流机场来了个故地重游,有进步的是去年回国时,我们是不敢在机场用餐的,这一次,一碗红油抄手成了我的成都印象,这个城市我还没有看过。

红油抄手

HOUR 15-27:
12个小时的飞行,我照例一路昏睡,偶尔睁眼窗外是云海日出,信息屏上是因为疫情没能成行的向往之地阿拉斯加。

机上的乘客依然刻意留出了间隔,记得回国时气氛比现在紧张得多,空乘人员全程全副武装,那时还在讨论飞机上要不要上厕所,要不要吃东西,能不能喝水,眼下一切如常,该吃吃该喝喝,空乘小姐姐登机时还是一身靓丽的红色制服,只是落地时又换成了熟悉的防护服。

 

云海日出

航程信息屏

换上防护服的空乘

HOUR 28:
下飞机时,因为时差关系,时间回到温哥华时间当日晚八点,这里的机场依旧空旷,出关的过程与往常无异,只是好像取消了自助报关快速通过的环节,每个人在自助机打印完报关单之后都要经过询问才能入境,提问中大抵都多了有没有注射疫苗之类的。

然后就是增加了落地核酸检测的步骤,除了当场鼻拭子和咽拭子的采样,还会领取一个自助采样的盒子在落地第八天的时候使用(以后会有文章详细介绍隔离期间的生活及这个盒子的细节)。

 

空旷的温哥华机场

紧闭的商铺大门

核酸检测排队

HOUR 29-40:
从温哥华飞蒙特利尔,订机票的时候衔接时间近的航班,大多还要途径多伦多,卡尔加里之类,但我实在是不想又双叒叕转机了,于是选了第二天早上的航班。

我也不想再提着行李奔波于机场和酒店,总之就是不想折腾了,干脆在机场找个长椅安顿下来,体会一晚流浪的心境,和温哥华的亲闺蜜煲个电话粥,因为面临14天的入境隔离,在解除隔离之前我们也无缘见面,之前在温哥华小住的计划终因没完没了的疫情再次作罢。

HOUR 41-46:
第三次Check in、托运、安检……五个小时的飞行,这次是因为运气好,边上座位还是没有乘客,飞机却是满满当当。一路上准备好的防护服和面罩其实并没有派上用场,或许是老外们骨子里的不在乎……

或许是这场疫情实在旷日持久拖垮了紧绷的神经,再或许是疫苗的普及真的松弛了气氛,空乘人员也仅仅是戴了个口罩,连之前简单的防护罩衣也没有了。

HOUR 47:
终于回到了熟悉的地方,按照疫情爆发以来最流行的接机方式,我委托了两位朋友开两辆车到机场,把我自己的车留下,然后他们结伴回家,真正零接触……

大家安全,大家安心!总之,如此折腾到第47个小时之后,我终于开着自己的车把自己接回到温暖的家中,开始了又一轮的隔离生活。

进家门之前拍摄的一张枫叶

这一路,真的记录下来都觉得,好累!记得回国时,我前后一共进行了九次核酸检测,当时戏称练就了九阴真经。这一次,我在72小时之内完成了三次检测。

老北京那句经典的问候语:“吃了吗?”终于完美的过渡为:“阴着呐?”

冬已至,春可期,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写评论
昵称:
匿名
验证码:
内容:
热 点 信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