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十六万美金摆在我面前。。。

 

中了个大奖

 

我中大奖啦!我刚一进门就朝屋里喊了一声儿。跑过来的是9岁大的儿子,面带惊喜。我笑着看看他,把手中的一封信递给了他。

 

1.jpg

(信中折页详见文尾)

 

他打开我已经撕开的信封口袋,边往外掏边问我,“中了什么奖?”我让他自己看。他拿着掏出来的折页翻来覆去,他生在蒙特利尔,认识的中文字并不多,于是只能举着折页中的一张“刮刮乐”对我说,“我能刮吗?”我点了点头。

 

2.jpg

(其余折页及卡片背面详见文尾)

 

孩子妈从房间走了出来,“这回又中了多少万呐?”我瞥了一眼,看到儿子正趴在桌子上一个一个地数着“刮刮乐”银粉后面露出来的‘零’。

“多少钱?”我问。“十六万啊,USD是美元吧!”儿子喊道。 

 

四年前的姐姐

 

女儿走了过来,远远地看了一眼弟弟手中的彩色卡片,不屑的说,“又是骗子吧,上次的零我记得可比这次的多。” 

女儿今年15岁,谨慎、冷静得有些过分。这和她4年前被骗的惨痛经验不无关系。 

她曾被一个不知名的网友怂恿说,“帮忙打10个电话,便可获得10个游戏码,只要把这些号码转给我,你便可以接替我,荣升游戏群主之位。”我后来经过深入调查,这是个臭名昭著的少年游戏网站

 

3.jpg
孩子骗孩子的游戏网站
 


“群主”给她的电话是收费电话,每通电话10加币。 

不过,那个小骗子还算‘仗义’,并没有让女儿终生蒙在鼓里,就在女儿把10个游戏码转给那个小骗子之后,小骗子便在游戏中——用符号——非常爽朗地大笑几声,并把本身就子虚乌有的群主真相直接告诉了她,然后小骗子说:“上一个人也是这样骗我的。” 

女儿的第一个感觉是害怕。她逃离了电脑。当她哭着跑来告诉我这件事的时候,她对损失了什么并没有概念。

 

4.jpg

 

我的第一感觉是心疼。既心疼孩子,还心疼钱。继而是愤怒。于是我上网调查了能查到的一切,结果却是无可奈何。

电话公司方面的花费不能免付,网站方面说他们只是提供了平台,网上众多被骗孩子的家长有着各种语言的抱怨与呐喊……但是无论如何,大家悲愤地总结道,除了各自把自家的孩子教育好,剩下的只能是借着古训安慰自己,吃一堑,长一智吧。 

现在想想,那些当年骗人和被骗的孩子们都应该长大了。网站还在不在?骗子还多不多?我不想知道,也不想再去查看。我觉得那儿恶心。

 

八年前

 

近期在中国骗死了人的电讯诈骗,其实八年前就曾到过加拿大,并和我擦身而过。那是一个被精心酝酿,耗期将近半年的宏大圈套。

 

5.jpg

 

隔三差五的,总有电话打给你。从一开始“月亮湾度假俱乐部”开业前的市场调查,到对被调查对象的开业邀请及幸运号码抽取,再到有个姑娘在闹哄哄的俱乐部开业典礼现场的声效背景中给你打来的报喜电话:“你好,你在不在现场?你的号码是不是6868,你被抽到啦!二等奖耶!你在现场吗?你怎么能不来现场呢!好了,不多说了,这一百万美金我们一定尽力帮你保留住啊!不过有些难度啊,你怎么能不来现场呢?!” 

我怎么可能会在‘现场’呢?他们给你安排的‘现场’,一定不是你轻易可以到达的地方。 

几个星期后,该公司位于香港的总部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这个奖能被保住是有多么的不容易——他们千辛万苦,他们百折不挠,他们不惜违背了做人最起码的基本原则……别急,还没完,后面还有从会计师事务所打来的领奖扣税流程,从律师楼打来的领奖公证须知……

你看吧!只见那各色人物,粉墨登场,先把你前簇后拥,灌得五迷三道,再把你推来搡去,让你腿脚无力,腰膝酸软。背景铺垫耐心细致,剧情发展逻辑严谨,情节设计之合理,电话那端角色之敬业,声音之甜美,口才之了得,至今仍让我叹为观止。

我陪着他们玩儿了半年。我一直忍着笑,憋着我早就想揭穿他们的欲望,一直坚持到了最后不得不撤的地步。我那时真是闲极无聊,我就是想看看他们这样演下去到底能有多好玩儿。 


没上当就是赚了

 

儿子拿着那‘十六万’扇着风,显然他根本搞不清这些数字到底是个什么概念,闹了一会儿,当他看到我们竟然会对这么多的‘零’如此冷淡的的时候,也觉出此处并无太多乐趣,放下卡片跑开了。

我冲着孩子妈笑了笑,“这帮骗子可真执着啊……”

“晚上咱们吃点儿啥?”孩子妈边问边把折页、卡片和信封扔进垃圾桶。

我走过去,探身捡了回来,伸伸腰说:

“咱们一下儿赚了这么多,那就喝点儿呗。”


(完)


以下为骗子信中折页及卡片:

6.jpg

7.jpg

8.jpg

扫描二维码关注《魁北客》微信订阅号 ohquebec.jpg

 
热 点 信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