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我读书少,想不到北美退货居然还有这种操作?

 

最近,加州一位女子在Costco成功退回一棵圣诞真树,于网上引发热议。退个货嘛,本是常事,但这大姐的退货的理由让人目瞪口呆:

树死了……

此事被上传到社交平台后,网友直呼“还能有这种操作?”不少网友开始翻出旧帐,把自己碰到过的那些奇葩退货事迹统统贴了出来。

 

 

饮料太难喝 

 

在中国超市买饮料是先付钱再喝还是先喝再付钱都能引发一场口水战。

但是在美国的一家沃尔玛,有人竟带着一罐儿快喝完的饮料去退货!而且给出理由超级简单:饮料太难喝了…… 

看来此人的反射弧太长,饮料都快喝完了才后知后觉出味道不好……这要是在中国,早被舆论骂死了吧!

 

退苹果......核

 

退饮料算什么,好歹还给商家留了个塑料瓶儿啊。

美国一位老太太拿着吃得只剩下核儿的苹果去沃尔玛退货,员工二话没说出来,给退了。 

真不知道咱是应该夸一夸美国的退货制度呢,还是心疼一下商家。

 

 

“脚滑”的西瓜

 

前几年,一年轻华人在美国Costco买了个西瓜,结果回家后自己一不小心把西瓜给摔烂了。

小哥还算“机智”,打电话向Costo询问“西瓜能不能换”,没想到Costco二话没说就同意了,他直接带着摔坏的西瓜和收据前往退货。 

这位小哥抱着一个完好的瓜,把这件事的全部经过发到了网上,并感叹,“要是中国能引进这种制度就好了”。

 

过期的食品

 

还是在万能的Costco,有两名女士推着满满一车冷冻食品,鸡,半成品鱼,牛肉,虾,沙拉……全部拿来退。关键词是:“大部分都没有开封”,“只是过期了而已”…… 

毕竟,Costco的退货制度摆在那儿,员工只能照章办事,一边退货,一边摇头,一边把过了期的食物全部扔进了垃圾桶。 

这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种浓浓的“浪费可耻感”啊!

 

 

它不应该坏

 

有人拎着穿了一年的、破了的鞋子找到店家要求退货,理由是:这样的鞋不该穿一年就坏,坏了说明它质量有问题。结果,店员立刻就给退了货。 

这些奇葩的退货事迹真能把人雷到“外焦里嫩”。

 

 

据CBC报道,加拿大人每年购买的商品中约有6%至9%会被退货。以加拿大2015年的零售总额5134亿加币来说,这意味着有价值高达460亿加币的商品被退货。

据市场调研机构IHL在2015年的数据显示,美国人年商品退回总值竟高达2217亿美元。 

商家真的不在意吗?他们真的拿这些恶意退货没办法吗?

也不是。

在保证了商誉的同时,商家也为保护自己的利益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提价以加入折损退赔的预算、顾客自付退换运费、收取价格10%至20%的重新理货费Restocking Fee、将其列入黑名单等。

 

 

至于那些被退回的货物,一般不会被重新放回货架上销售,而是通过“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 process)折后出售。 

在北美,有专业的回收公司来专门处理被退货商品。他们平均每年处理的退货商品多达约60至130万件。

若商品不需要进行任何处理,则直接重新发售;有的会在分类、翻新、再加工后再行发售;如果翻新无法将其拯救,该商品就会被直接送往垃圾场直接填埋。 

那些被再次发售的货品,或许会家通过网络渠道零售给普通消费者。价格相当诱人,有的商品跟原价比,竟低于两折!


辩证地看!


“奇葩理由退货人”是缺乏道德吗?是摆明了想占便宜吗?是故意为难商家吗?这都说不准。

对于商家来说,退货制度就摆在那里,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如果商家有所不满,那规定早就应该变得更加细致,商家不是傻子。

“孰对孰错”只是一个层面。细想想,“奇葩退货理由”竟自有它存在的意义。

也许,正是因为它的存在,这个市场才能有所制约,无人可以独大。人民,才会获得真正的公平。

这,的确值得思考。

 

热 点 信 息